2017年3月7日,《中國教育報》以《唐山師范學院將大學生志愿服務融入德育工程 開發志愿服務的立體育人功能》為題,對我校的志愿服務育人工作進行了報道。全文如下:
唐山師范學院將大學生志愿服務融入德育工程
開發志愿服務的立體育人功能
本報記者 周洪松 通訊員 劉繼祥 姜德輝
“小朋友們,放寒假了,外出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不然萬一出事爸爸媽媽該多著急啊。”日前,唐山師范學院大學生在該市幸福里社區開展志愿服務,耐心地給小學生上交通安全課。
近年來,唐山師范學院將大學生志愿服務納入德育工程,通過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學生德育鑒定、與專業實踐相結合,不斷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
志愿活動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結合
大學生志愿服務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結合,就是社科部教師在課堂上講完理論課,實踐課與輔導員一起,走入社會這個大課堂,在志愿服務中去印證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去感受改革成果,體驗社會變化。
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與思想政治實踐課實現聯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政課的吸引力。同時,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與思政課結合,也使得大學生志愿者的招募、培訓、實踐、監督和跟蹤檢查、反饋調控,做到有章可循。
“以前上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們低頭的多,實踐課形式單一。實現聯動后,實踐課的形式豐富了,內容充實了,學生的積極性高了,對理論課也有興趣了。”該校社科部李素玲老師說。
同時,為使大學生志愿服務高效化、專業化、常態化,該校建立了一支以思政課教師為主體的大學生志愿服務指導隊伍。
指導隊伍的組建,不僅能在課上課下有效溝通大學生志愿服務的主觀意愿和志愿對象的實際需求,促進志愿服務有的放矢,還能及時發現問題,調整志愿服務的方法和策略,為大學生志愿服務積累可貴的經驗。
“志愿服務與思政課結合,有效提高了大學生從認識層面和實踐層面對黨的認同感,提升了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度。”校長杜彩芹說。
志愿活動與學生德育鑒定相結合
唐山師院在“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全面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建立成長新常態體系。”
為每個學生建立德育檔案,將學生志愿服務納入德育管理體系,是該校具體舉措之一。
早在2006年,唐山師院各院系就建立了學生的“德育銀行”,即:學生參與志愿服務記入“德育銀行”,每年根據服務內容與成效有加分有減分,年終的“銀行存款”成為學生每年綜合測評的重要組成部分。
唐山師院學生工作部聘請了9位專家,組建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導團隊,每年為大學生志愿服務謀劃方案,每學期參與考核各個院系的德育工作。各個系組織輔導員、班主任和學生的政治導師依據學生“德育銀行”里的存款在學籍檔案上填寫德育鑒定。
包括參加志愿服務在內的德育活動情況記入學籍檔案,激發了廣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的熱情。唐山市星之光自閉兒童培訓學校的一位家長激動地說:“我家孩子從小自閉,在這里遇見了唐山師院數信系學生郭冬梅,每周她來這里做志愿者,孩子就愛和她在一起。一晃兩年多,孩子有了很大改觀。感謝小郭老師的辛勤付出。”
志愿活動與專業實踐相結合
在實施志愿服務與專業實踐結合的過程中,該校將專業課堂搬到了社區,設在了鄉村,開設在中小學教室里。
美術系教師張高志帶學生走進鄉村,街道成為課堂,墻壁成為畫布。他們自編了《河北省新農村建設文化墻壁畫圖片匯編》,并用手中的畫筆為鄉村文化建設添彩。近三年來,該校美術系學生在專業教師帶領下,為農村畫宣傳壁畫近萬平米。
此外,計算機系老師帶領學生為唐山截癱療養院等20多家單位定期進行網絡維護;生物系教師帶領學生深入農戶,指導奶牛喂養、菌類種植等;師范類專業的老師學生們走進中小學課堂,給那里的孩子們帶去特色課程。
據統計,唐山師范學院學生每年參加各類志愿服務3萬多人次,他們的身影遍及鄉村、社區、工廠、學校,他們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給群眾帶去了便利,帶去了歡笑。
2016年,中國唐山世界園藝博覽會、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議暨河北省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河北省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等一系列大型會議先后在唐山召開。其間,唐山師院共有3230人次參與志愿服務。6個月,180天,18萬志愿服務小時,該校大學生志愿者用行動充分展示了當代大學生的自信與風采。
“全方位組織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是我校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大學生們通過參加志愿服務活動,進一步培育和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了社會責任感。”該校黨委王英書記說。
(本報記者 周洪松 通訊員 劉繼祥 姜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