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教育階段,黨委書記李衛中同志對原唐山市教育學院高庠玉院長1980年的手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談領導干部抓教學》做出批示,要求黨員干部認真學習老校長的手稿,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加深對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解。
30多年前,高庠玉院長把群眾路線緊緊握在手上用心去實踐,堅持“先當學生,后當先生”的管理理念;30多年后,我校提出了建設“五滿意大學”的辦學目標,堅持師生為本的核心理念。
30多年前,老一輩創業者艱辛探索,勇于實踐;30多年后,新時期的建設者繼往開來,謀求發展。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學校建設者們艱辛探索和實踐得出的結論。無論是昨天的創業,還是今天的發展,永遠依靠群眾,永遠依靠師生,是我們永不過時的作風。當前,高水平執行好群眾路線,高質量建設五滿意大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時代課題。始終把師生需求作為第一選擇,始終把師生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是我們永恒的追求。
時間跨越30多年,廣大師生依然是我們的力量源泉,群眾路線永遠是我們的傳家寶。李衛中書記的批示讓我們從老一輩的鮮活體驗和歷史的滄桑變化中深刻領悟當前深入師生調查研究的重要意義,并以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真正把群眾路線作為個人黨性修養的重要內容,始終堅持自警、自醒、自勵,把群眾路線這個法寶學好、用好、實踐好、發揚好。
附:李衛中書記批示原文
偶得老校長高庠玉同志1980年寫的手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談領導干部抓教學》。讀后很受教益,結合全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更加深了對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解:第一、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最根本的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第二、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領導和推進學校建設、改革、發展的經驗一切總結;第三、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辦人民滿意的大學,實現、維護、發展師生根本利益的最佳途徑;第四、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實現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和科學決策并有效執行的重要保證;第五,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各級領導干部應當堅信和掌握的根本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做好工作,提高領導水平和能力,贏得師生擁護和信賴的法寶。提請同志們一讀此稿,會對我們有所啟示,更會引發我們更深的思考。
李衛中 4.14

李衛中書記批示影印件
附:高庠玉院長手稿原文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談領導干部抓教學
高 庠 玉
領導干部要指導教學,必須既懂教育理論,又了解教學實際。五二年我從教員提升為教導主任。來自教學第一線,我自以為懂得教學,于是坐在辦公室里,按照自己的意愿,想迅速改變學校教學面貌。結果事與愿違,自己的想法不符合師生思想和教學的客觀實際。不是操之過急,就是落后于群眾。怎么辦?多少年來,要抓好教學,瞎子摸象、欽差大臣不行,必須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走出辦公室,到教師中去,到學生中去,到課堂上去,到課外活動中去。先當學生,后當先生。
每到周末,我要考慮下周能用多少時間去聽課,去參加教學活動。除去必要的會議和行政工作外,總是爭分奪秒地到教學中去。因為一不抓緊,時間就會從你身邊偷偷溜走,一去不復返。結果陷身于事物和會議之中,把學校主要任務丟在一邊,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五五年我所在中學恢復招收高中班。原來教高中的教師兩年前都調離學校了。師資缺乏,是當時的普遍情況,所以除了自力更生,沒有別的辦法。我隨班聽了幾周課,從教學大綱提出的各科教學目的要求、內容安排、方法原則,來衡量教師講課的科學性、觀點的正確性、語言的邏輯性,衡量教學方法的直觀性、啟發性、培養性。我觀察學生聽課情況,課堂上回答問題情況,檢查學生完成作業情況,記筆記情況。從中發現學生在物理課學習上困難最大。原因是這位老師對教材不熟,板書亂,畫圖直觀性差,語言邏輯性不強。我和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研究,采用課前試講辦法,自己也參加聽試講,幫助這位老師突出教材重點、難點,改進教學方法,增加實驗演示,提高教學質量,減少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對其它各學科,提前一周檢查下周課時計劃,督促教師加強備課,并不斷將了解到的學生學習情況與要求,和老師交換意見。在聽課和看學生作文過程中,我發現語文講讀與寫作脫節。就和語文組研究高中語文課應怎樣講,怎樣練。提出了增加范文和單項練習問題,提出了課文教學中的詞語教學問題。為了普遍提高師資水平,我們抓緊了教師進修。要求教師和領導教學人員,都要制定進修計劃,每年讀完幾本書。首先縱的通讀中學本科教材,然后橫的讀有關學科教材,然后再讀高一級學校教材。對語文教師,定出了必讀書目。領導和教師一起進修,互相檢查。在檢查進修筆記中,發現學有成效、堅持經常的教師,就提倡他們的做法,請他們現身說法,制造競相進修的氣氛。就這樣,在六一年大量大學本科畢業生分配到學校以前,通過自力更生,通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辦法,學校自身培養了一支高中四規的師資隊伍。六〇、六一年的高考質量都達到了一定水平。
教育戰線在林彪、“四人幫”干擾的十年中,教師隊伍遭到破壞,青年學生受到毒害。學生不讀書,教師不備課,質量無人過問。粉碎“四人幫”以后,社會輿論、學生家長都向學校要質量。于是多少年來我們第一次全面檢查了教師的課時計劃,全面聽了課。我們發現約占全體教師三分之一強的青年教師,根本不知道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是什么,不知道課時計劃怎么寫,不知道什么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老教師也丟掉了優良的傳統。課時計劃不講究教學目的,不考慮教法,平鋪直敘。他們說,課備得再好,也沒有多少人聽,能把課維持上下來就行了。到底有沒有學生想好好聽課?我們到學生中去找答案。首先進行了主要科的摸底測驗,發現學生程度參差不齊,十分嚴重。一班五十人,能跟上班的約十分之一。連自己名字都寫不端正的約十分之一。其它十分之八,水平從小學到中學各年級不齊。我們把這情況拿出來和教師一起討論,認識到關鍵問題不是學生不好好聽,而是聽不懂。水平不齊,需大力加強查缺補漏,一部分還需進行學習目的教育。于是我們采取了一些臨時措施,按程度補課。更主要的是要求教師加強備課,講課突出重點、難點,采用較好的教學方法,減少學生學習上的困難。我們解除老教師顧慮,請老教師拿樣板、樹典型。啟發他們重新煥發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事業心。請老教師開設各種進修講座,幫助青年教師學習教育理論,鉆研教材,改進教法。開始時,一部分青年教師不自覺,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里。認為有什么必要搞這一套教學計劃、課時計劃等“繁瑣哲學”呢?于是我們檢查了不同班級的學生作業,進行比較。請老師們看凡是學生作業中概念模糊的,都是由于老師講課不清;凡是學生書寫格式混亂的,都是由于老師示范不好,要求不嚴。使青年教師開始認識到備好課、講好課的重要性。我們還引導他們自己認真讀書,鼓勵他們參加業余進修。從而培養了一些粉碎“四人幫”后的青年骨干教師。我們并且廣泛開展課外活動,擴大學生知識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進師生之間相互了解。使被“四人幫”貽害的一代青少年有更多的人跟上時代的步伐。
搞了二十多年中學教育行政,兩年前調來師范。我對師范教育的內容、特點毫無了解。怎樣抓好師范教育呢?我的辦法是到群眾中去,先當學生,后當先生。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辦法無窮無盡,工作無休無止。當然,下得去,還要能上得來。走的出,還要能坐得住。從下面搜集上來的大量材料,要根據教育方針、教育理論、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來進行綜合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才能找出符合客觀實際的辦法來。所以作為領導干部,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文化業務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寫于1980年前后)
高庠玉院長手稿影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