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下午,我校在音樂報告廳進行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二次集中學習,校領導班子和全體中層干部參加了學習。黨校常務副校長安靜主持,社會科學部鐘瑞榮教授主講。
鐘教授講座的主題是“重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她提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說到底是要讓我們的黨員干部重新找到共產黨人的覺悟,重新找回與人民群眾心連心的感覺,同時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四個問題是‘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什么是人民群眾’、‘什么是共產黨人’。”隨后,鐘教授分別從“群眾路線的理論邏輯”、“群眾路線的實踐來源”、“群眾路線與中國夢”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一、群眾路線的理論邏輯
鐘教授指出,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共產黨的目標是共產主義,也就是解放全人類,而最難解放的是工人階級。工人階級不是天生就能成為有組織的領導階級,必須用馬克思主義這個先進的思想進行武裝,才能統一意志、統一紀律,才能堅持堅韌不拔的斗爭。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工人階級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只能形成經濟意識,他們只能看到局部的利益,不能認識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馬克思主義本質上是工人階級的世界觀和階級意識,是致力于實現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工人階級才能認識和履行自己的歷史使命。工人階級要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必須要有自己的政治組織,即把自身組織成為政黨。
二、群眾路線的實踐來源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形成的,它的含義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群眾路線對我們黨之所以具有特別的重要性,與中國革命長期處于艱苦卓絕的環境有關系。在強大敵人包圍的嚴酷斗爭中,紅軍要生存、要打仗,就必須贏得群眾的支持,重視做群眾工作,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鐘教授通過對歷史的簡要回顧告訴我們,以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核心的黨的作風建設,是我們黨的成功之道和政治優勢。同時,歷史也告訴我們,黨的政治優勢與執政地位一樣,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過去擁有不等于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于永遠擁有。
三、群眾路線與中國夢的實現
中國夢有兩條明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一是到2021年,就是我們建黨100年的時候,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中國的經濟更加發展,政治更加昌明,文化更加繁榮,人們生活環境更加宜居,將我國建設成一個美麗的國家。二是到建國100年的時候,將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夢是國家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中國夢、中國道路最終都要落實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
最后,鐘教授總結到,今天的中國正處于偉大復興的歷史關頭。盡管有各種各樣的矛盾或問題存在,但從總體上看,這些矛盾與問題還是發展中的問題。中國今天所做的和正在做的一切,是要把發達國家用了一百年甚至是幾百年做的事情,濃縮在幾十年里來完成。通過改變自己來影響整個世界。
(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