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培育優秀大學文化,達到提升師生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的目的,構建“崇德、尚善、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今年下半年,校團委積極落實學校黨委安排部署,按照《唐山師范學院道德講堂建設實施方案》的相關要求,把開展道德講堂活動作為提升團員青年道德素質的重要載體,作為校園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各院系廣泛開展“道德講堂”活動。
道德講堂以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形式,傳播凡人善舉,引發道德自省,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感悟、凈化心靈,提升道德修養,自覺踐行“四德”,在全校學生中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文明風尚。“道德講堂”活動從10月下旬開始一直持續到12月中旬,歷時兩個月,十五個院系統籌安排、積極參與,陸續開展了特色迥異的道德講堂活動。共有近4000名學生在講堂活動中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華。
各院系“道德講堂”活動統一按照 “思省心、唱歌曲、學模范、頌經典、發善心、送吉祥、行善舉”七個環節進行,注重師生廣泛參與?;顒又写罅πv道德模范人物的優秀事跡和崇高品質,觀看了國防先驅林俊德、孝子陳斌強、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孟佩慈、“最美女教師”張麗莉、長江大學見義勇為大學生、中國志愿者群體等感人視頻,校團委還邀請了中國十大孝心人物王希海來校作專題報告,這些凡人善舉深深打動了參與活動的每一個人,大家在分享中感悟、在參與中提高,彰顯了道德榜樣力量。與此同時,各院系基于基礎環節,對于“道德講堂”開展形式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經濟管理系開展“愛心接力棒”活動,并為殘疾兒童小榮榮現場募捐;生命科學系在教室張貼《道德經》與道德準則,讓道德經時刻洗滌學生們的心靈;外語系舉辦了 “道德名言抄寫”、“道德在我心中”演講比賽等系列活動,在同學中引起強烈反響;音樂系結合自身專業特點編演舞蹈情景劇《小人物也有大精彩》教育學生小事見真情,德見身邊事;化學系開展道德影響力調研活動,并撰寫了《河北省道德模范的社會影響力》調研報告;教育學院排演小品《人在囧途之雷鋒》,生動活潑的展示了道德的重要性;物理系青協制作了320條紅色手鏈,傳遞愛與溫暖;社會科學系開展“伸出援手、愛在貴州”愛心團日活動,每天節約一元錢,幫助貴州貧困山區孩子完成上學夢; 美術系26名青年團員以“仁·義·禮·智·信”及“孝、節約”為題材繪制了50米長的“民族魂·中國夢”主題畫卷;體育系、史法系制作道德警言書簽,時刻提醒學生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數信系組織學生在道德墻寫下美好的道德寄語,提升自己的道德意識;計算機系、資源管理系組織學生講述發生在身邊的道德故事,并集體進行道德宣誓;中文系邀請“模范標兵”楊立元老師進行道德演講,使同學們深刻的明白了什么是身邊的模范,什么是榜樣的力量,什么是最重要的人生原則的堅守,什么是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校團委成立“愛心驛站”,打造了我校愛心名片,體現了我校對貧困學生的人性化幫扶。為擴大“道德講堂”的影響力和覆蓋面,校團委積極利用校園新媒體平臺,推出了“道德微講堂”,在微信和微博平臺上與大家一起分享道德經典、道德警言、道德故事,傳遞道德力量,傳播文明新風。
今年開展“道德講堂”活動以來,通過創新模式推動“知行合一”的道德實踐,在全校范圍積極倡導并鼓勵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敬親等道德實踐,使“積小善為大善”、“積小德為大德”、“崇德尚善”、“好人好報”逐漸成為師生共識,使大家自覺成為道德建設的倡導者、宣傳者、踐行者和受益者,讓道德之花開遍校園。
(團委 劉繼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