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師院圖書館報告廳中,伴隨著朗朗試講的聲音,一場比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這是6月份唐山師范學院舉辦的師范生素質大賽的精彩一幕。從試講到設計教案再到板書,每位參賽選手都斗志昂揚,以最好的精神風貌展現著專業水平,一年后他們將以骨干教師的身份走上工作崗位。
在中國寓言故事中,曾經有伯樂尋找千里馬的經典故事,而在基礎教育領域,“千里馬”式的骨干精英教師的培養更是彌足珍貴。近年來,唐山師范學院精準對標社會基礎教育需求,面向唐山地區招收公費師范生,并提出“分槽喂養”的個性化培養“千里馬”教師的理念,用實際行動走出了一條人才培養的新路徑。
專業由來:基礎教育的需求
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教師隊伍建設則如高樓大廈之根基。然而在地方基礎教育調研中筆者發現,目前縣區基礎教育普遍存在著教師師資缺口較大、任職教師學歷水平較低、專業水平提升慢、優秀人才招聘成本高等問題。針對這一狀況,唐山師范學院充分發揮服務地方教育發展的職能,在地方基礎教育的教師培養工作上下功夫,對接區(縣)基礎教育人才需求,于2019年開始定向招收培養公費師范生。所謂公費師范生,即免費師范生,指的是報考教育部六所直屬師范大學或地方指定的師范類院校,有條件地接受免費師范教育的學生。作為河北省第一批招錄縣區公費師范生的院校,如今,唐山師范學院已招收3屆700多名公費師范生,覆蓋基礎教育13個學科,服務面向唐山市周邊的14個縣(市)區。
特色教學:專業各有所長
每天清晨,由外國語學院80多名英語公費師范生組成的晨讀隊伍便成為校園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一聲聲明快清晰的朗讀聲成為了最動聽的音符,飄蕩在師院上空。在外國語學院的統一組織號召下,同學們長期堅持晨讀活動,在自身英語語感、口語水平提高之余,更養成了勤奮好學的良好習慣。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唐翠云說:“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尤其是公費英語師范生的培養一定要加強口語練習,晨讀是我們保持了二三十年的老傳統,作為外語學院公費師范生培養的特色教學項目,借此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促進公費師范生的綜合素質。”
像外語學院一樣注重公費師范生培養特色教學的院系還有很多:文學院圍繞中學語文教學需要,依托學院內的“五心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師德修養、教師禮儀、“三字一話”、說課講課等課外活動。美術學院實行校內校外“雙導師”,聘請中學一線教師作為校外指導教師,進行實踐教學。音樂系設有評劇研究中心,評劇傳承人羅慧琴等名師通過手把手地教,通過排練評劇作品,參賽,開設公益大講堂傳承評劇藝術。
據了解,師院目前共有13個院系設立了公費師范生招生項目,并開展了各自基于學科特色的教學培養,在提升學生專業素質方面效果顯著。而這些特色教學的開展,離不開學校全方位做好人才培養管理制度的保障。師院成立了由分管教學工作的副院長擔任組長、分管招生就業和分管學生工作的副院長擔任副組長的公費師范生培養工作組。統一組織領導各院系為公費師范生制定單獨的培養方案,在公費師范生培養工作上體現了學科特色,重構公費師范生培養體系。
同時,為加強公費師范生的學科素養和教學訓練。師院加強了與各教育主管部門和公費師范生間的三方溝通和交流,邀請基礎教育名師定期開展“周周名師大講堂”“月月名師師德報告會”活動,召開系列主題討論會議,拓寬溝通渠道、加強教師技能訓練、強化學生的師德師風、厚植教育情懷和職業認同。
培養機制:“U-G-S”協同育人
在市政府第一會議室,來自唐山市區縣多位教育局負責人齊聚一堂,召開唐山師范學院提升公費生質量的座談會。大家就如何提升公費師范生的培養質量與發展密切交流討論著。
唐山師范學院在公費師范生培養過程中堅持“精英化教育”的方針,圍繞“培養骨干教師”的目標定位,狠抓“師德高尚,技能過硬”兩條主線,多措并舉提升公費師范生培養質量,提出了‘U-G-S’機制,構建了全面、全程、全方位參與的聯合培養方案。從2022級開始為同學們單獨編制人才培養方案,單獨編班授課。構建“U-G-S”協同育人機制,與唐山市14個縣(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簽署校外教師教育協同育人協議,共建校外教師教育協同育人協議基地。與此同時,師院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全方位保障公費師范生培養質量,出臺了《提高公費師范生培養質量的實施方案》,教務處長王淑娟介紹到:“方案結合了院系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細則,全力將公費師范生培養各項工作做實、做細。”
此外,師院建立了學生成長檔案“一袋裝”,構建了“評價-反饋-改進-再評價”的持續改進機制,在實現基礎教育培養目標中強化了過程評價,建立了改進機制,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
師德師風:教師之本
“中小學老師不是你會了就行,是要想辦法把學生教會。”騰訊會議室里,河北省高中美術遠程培訓首席專家岳嶠老師正在為美術系公費師范生做著分享。岳嶠,是中學正高級教師、河北省首屆教學名師、河北省特級教師,在美術教育有著豐富的經驗。為不斷提高公費師范生培養質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基礎教育優秀師資,引導全體公費師范生樹立職業理想信念,師院多措并舉提升師德教育質量,組織各院系每周開展一期公費師范生“名師大講堂”,邀請國內教育領域各專業頂尖師資對公費師范生開展針對性專業講座,明確其職業發展方向,增強其職業使命感。與此同時,每月一期的“師德報告會”,潛移默化地引導師范生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人,主動踐行立德樹人的育人宗旨,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公費師范生代表孟德洋在完成師范生素質大賽后感受頗深:“對師院的精致管理、精細培養、精準育才充滿感激,一定向教學名師學習,做一個德育為先、德才兼備、一專多能的‘四有’好老師”。
未來前景:“按需培養”畢業即“成手”
師院自今年年初,先后召開10余次座談會,將公費師范生“提規模、提質量”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上來,確立了畢業后的公費師范生“人人是成手,人人能做班主任”的育人目標。師院對標公費師范生培養指標,重構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方式,突出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繼續加強與公費師范生對口縣(市、區)教育局的深度合作,積極構建全面、全程、全方位參與的聯合培養機制,探索實施“按需培養”模式,加速推進協同育人工作,努力為唐山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高水平師資力量。
正如文學院公費師范生苗夢秋所感,“從入學起,每一位公費師范生已經確定了就業方向,都有編有崗。進入唐山師范學院之后,師院對公費生的培養和管理讓同學們四年之后的就業有了很大底氣。”提到關于未來的發展,苗夢秋說:“六年的服務期可以讓我積累很多實際教學經驗,這讓我不管六年之后考研還是繼續從教都頗有助力。我現在依然很慶幸當時的選擇,公費師范生對于熱愛教育的人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同時,她表示自己也會好好珍惜這四年的大學時光,好好利用師院為同學們提供的資源,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水平,為畢業后工作打下基礎。
(通訊員:劉華欣 賈長勝 尹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