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娟,女,教授,碩士研究生,現任資源管理系主任,長期從事區域與文化旅游研究,曾榮獲唐山市優秀教師、唐山市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青年專家、唐山市優秀年輕人才暨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等多項榮譽稱號,近期又被評為我校“教學名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在課堂上王教授是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老師,課下又如同朋友般與同學們溝通談心,無論是學業上的難題還是生活中的困惑,她都會盡心盡力地幫助學生,給予他們正能量。“每一個學生的背后都是一個家庭,學生的發展關乎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發展,我有義務為學生的成長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王教授說道。作為教師,王教授認為教師應具有積極向上和認真負責的態度,而且要平等地關注和對待每個學生,為每位學生的成長積極創造條件。談話中,王教授分享了她的兩個學生成長的故事,當談及全力幫助一名學生報名參加中央電視臺青年主持人大賽并榮獲一等獎時,當幫助多次掛科的學生考上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并拿到學位證時,我們從她的眼睛里看到了作為老師的那份欣慰。
在王教授看來,身為一名老師,最大的成就并非拿多少獎、得多少榮譽,而是看著自己的學生一步步成長,一點點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每年九月與六月開學季與畢業季是王教授感觸最深的時候。九月,一張張新面孔背負著沉重的行囊、承載著家庭的希望來到這里,六月,學業有成的學子們帶著收獲和成熟走向社會,作為老師,她付出的是心血,收獲的是學生們成長、成才的喜悅。正是因為王教授的心懷師德、盡職盡責,才成就了她如今桃李滿天下的幸福和怡然。
談及榜樣,王教授說“老實做人、嚴謹治學、認真做事這十二個字是我的導師給我一生都受用的精神財富”。在她眼里,榜樣是楷模,是標桿。她認為在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只有自己做得足夠優秀,才可以成為別人的榜樣、前進的動力。這樣的榜樣與動力會更益于學生的發展,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王教授不期刻意成為誰的榜樣,只求做好自己,問心無愧。王教授把大部分時間和熱情都貢獻給了工作,不僅在日常工作中兢兢業業,連假期也常常在學校備課。就這樣備課上課、輔導學生、處理系內的事物、科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十七年來,王教授在用心踐行著一個教育者的責任。
對待榮譽,她表示不要過于在乎結果,而要注重自己努力和付出的過程。談及本次獲得“教學名師”之榮譽,王教授覺得自己是幸運的,這殊榮的背后有自己的努力,也有大家對她工作的認可與肯定。王教授說道:“做任何事情參與其中是重要的,我體會的是過程,重視的是過程中的感受,結果只是對過程的肯定,相對于結果而言,我更享受努力和付出的過程。因為有目標,所以更加努力、更加積極向上”。她也是這樣教育自己的學生:無論結果如何,成敗與否,努力的過程會讓人變得成熟、從容和淡定。王教授的努力與人品得到了同事沈方副主任的認同,同時他也認為王教授身上的嚴謹、努力、一絲不茍等諸多品質是她取得成就的直接原因,值得青年教師借鑒和學習。
作為系主任,王教授既肩負著系里的管理工作,又要帶領科研團隊進行項目研究。她強調,作為負責人,首先要做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管理和帶領好自己的團隊。她將“管理+服務”作為管理團隊的理念,她認為“管理”二字重在“理”,即理順各種關系;“服務”二字重在“服”,即為人處事首先要讓人心悅誠服。在這種管理理念的影響下,王教授帶領著她的團隊攻堅克難、創造條件,不斷完善和提升,使得團隊綜合能力不斷突破并創新。
“成績和榮譽是對過去工作的肯定”,面對未來,王教授表示她要堅持深入學習和研究,唯有如此,才能讓她和她的團隊、學生變得更加優秀。她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摞厚厚的書籍,她說:“每個人都有不斷學習、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秀的權利和義務,作為一個教師更是如此,面對不同程度和基礎的學生,需要不斷地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案,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教學方法”。同時,王教授也強調:要學會感恩,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人生旅途上相遇的每個人,這樣能讓我們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為自己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還要感謝前進路上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不斷地戰勝困難才讓我們更加成熟、從容與勇敢。
最后,王教授建議青年教師和同學們從三個方面更好的來提升自己:不斷學習,成為有知識的人;深入思考,成為有智慧的人;勇于擔當;成為有責任的人。
(校報記者 付亞馨 實習記者 武亞萍 李金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