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系
明德博藝 立己達人
音樂系基本情況
音樂系始建于1988年,2001年開始本科招生,2017年獲得河北省教學成果獎三等獎,2019年《基礎樂理》被評為省一流課程,2024年音樂學專業通過河北省一流專業驗收。目前建有音樂學(師范類)和舞蹈學(非師范類)兩個專業。擁有教職工68人,其中正高級職稱5人,副高級職稱21人,博士6人。目前在校生926人。
思想引航紅色鑄魂,多維聚力育德潤心
音樂系加強黨建引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發展規律,結合專業實際情況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將個人的教育理念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

在文藝創新中領悟使命擔當,由師生創作并參演的《更待丁香開·少年李大釗》和《鐵肩少年》劇目作為河北省慶祝建黨100周年優秀展演劇目,七次社會公演并在中國教育電視臺播出,讓廣大學生深刻感悟到“鐵肩擔道義”的愛國情懷,以強烈的使命擔當精神育德潤心。教師原創《當祖國需要我》《花開四季》等20余首歌曲,在中央電視臺、《學習強國》《人民網》等媒體平臺發布。


藝術之美啟智增慧,課堂相融提升專業素養
第一課堂中,通過學習傳世的經典作品、傳統的民族舞蹈、現代的音樂美學,學生在藝術之美中提高專業技能。第二課堂作為延伸,與第一課堂相融協同,擴大學識廣度。每年開展的名師講堂,聚焦德藝典范、專業發展,開拓學術視野;開展的教師基本功訓練,一線教師示范指導,提升學生師范素養;與實習單位開展“共研提質”教學提升計劃,師生在實操中增強教學本領;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師范技能競賽和專業技能競賽,經受歷練,檢驗教學成果,提升專業素養和師范技能。

各種保障機制的建立,聚焦學生能力素質培養,助力護航,育人成果日漸顯著。在畢業生中,涌現出獲得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中央電視臺《星光大道》年度決賽亞軍、河北省五四青年獎章等獎項的眾多優秀校友。
在傳承中創新,在實踐中發展
我校獲教育部“全國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評劇)作為傳承項目。音樂系通過建設中國評劇藝術館、培仁歷史文化街區等實踐工作坊,舉辦跨地區的學術研討會等學術活動,加強交流學習,進行創新實踐研究,輻射帶動了大中小學5所學校和3個社區開展傳承活動,指導學生社團打造了“河北省活力社團”,服務地方文化發展,推進校園美育創建。

與河北省非遺中心共建冀東民歌研究基地,與唐山市藝術研究所共建藝術創作基地,與地方政府、文旅部門、重點中學、文化企業、演藝集團5部門簽署產教協同育人協議,為學生搭建傳承實踐平臺。參加“世界園藝博覽會、金雞百花電影節、河北省旅游發展大會”等重要活動,帶領學生經受困難歷練和專業檢驗,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團結協作,學會溝通,學會成長。近三年,學生共獲得省級及以上競賽獎勵23項,其中,指導學生參加“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國賽三等獎、創新創業大賽和藝術展演獲得省級特等獎、一等獎多項。


音樂系秉承“開放辦學、聯合發展、特色興系”的理念,堅持構建科學的課程體系,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強化藝術實踐環節,努力把學子培養成具有扎實專業基礎、較強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的復合型音樂人才。通過與多方共建研究基地和創作基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資源和展示平臺,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鍛煉和成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精神,在傳承優秀音樂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