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一場別開生面的評劇公益講堂精彩呈現。
本次活動由河北省戲劇家協會、唐山師范學院主辦,唐山師范學院音樂系、評劇文化研究中心承辦。課堂全面采取線上的形式,來自東北、山東、江蘇、天津等全國多地的評劇愛好者以及在校大學生400余人齊聚空中課堂,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國務院特貼專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河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羅慧琴;河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文藝志愿者、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劇傳承人楊南老師以現場訪談、在線教學、作品賞析的方式互動交流,傳承評劇藝術,以“藝”抗疫,為唐山抗擊疫情加油助力。同時,也以此在一代評劇大師新鳳霞先生誕辰95周年之際,向新派藝術致敬。河北省文聯副主席、劇協副主席、駐會秘書長賈吉慶對本次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

評劇又稱評戲,起源于唐山,如今已有百余年的歷史,被稱之為冀東“三枝花”之首,2006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唐山師范學院經教育部批準為全國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評劇傳承基地。學校音樂系、評劇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保護傳承“非遺”項目,推廣普及評劇藝術,助力美麗河北和唐山文化強市建設,精心設計了系列評劇公益講堂。


本次空中課堂里,兩位老師配合默契,聲情并茂地向大家展示了評劇新派的藝術特點及演唱技巧,廣大戲迷、票友、大學生們積極互動,課堂氛圍熱烈而又有序。年齡最小的票友只有7歲,面對鏡頭唱的已是有板有眼;來自大學生評劇團的朱紅碩,平時練功很用心,用反串的方式演唱了《報花名》選段;唐山市女織寨小學的晏靜老師,不僅自己愛唱,還利用業余時間在教一批小學生學唱評劇。對于每一位學生的演唱,羅慧琴都做了細致、專業的點評。課程最后,評劇文化研究中心推出剛剛制作完成的抗疫評劇新作《英雄城市·共克時艱》為唐山抗擊疫情鼓勁助威。


據了解,唐山師范學院是2018年經教育部批準為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評劇傳承基地,2020年師院評劇研究中心正式掛牌成立。近年來,唐山師范學院為了更好地傳承評劇藝術、創建校園美育特色、打造校園文化名片,從課程設置、科研創新、輻射帶動、工作坊建設等方面全力推進評劇文化研究工作。評劇文化研究中心曾改編排演了3D評劇精編版《花為媒》登上學習強國;創排了評腔單元劇《更待丁香開·少年李大釗》,入選“河北省慶祝建黨100周年優秀劇目”,成為唐山黨史教育的重點劇目,應邀參加了中國教育電視臺《一堂好戲》的節目,入選“清華大學校園戲曲節”展演劇目;參與錄制了首屆《全國校園戲曲春晚》《河北省網絡春晚》等,培養出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大賽全國金獎10人、河北金獎50余人。唐山師范學院充分調動各種資源,與專家學者、廣大師生一起努力,為評劇這一傳統文化瑰寶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記者:劉華欣 通訊員:楊南)